13
2023
-
04
获百亿融资,破解传统手术痛点!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或成行业“黑马”?
作者:
近两年来,国内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风起云涌:新入局者纷纷涌现,大额融资不断发生,融资总金额达数百亿。手术机器人赛道也涌现出诸多细分主打产品,如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柏慧维康Remebot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在血管介入领域,手术机器人正在悄然改变着市场。
破解传统介入手术痛点
血管介入手术是指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器械经血管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技术。该手术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精准治疗的特点,在部分领域已经取代外科手术成为优选的治疗方式,但传统介入手术依然存在着明显痛点。
我国目前存在医疗资源紧缺问题,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心脑血管患者将持续增加。手术机器人帮助医生进行手术可有效应对上述需求,更好完成复杂病例治疗。同时解决传统血管介入手术一些明显痛点。
1.缩短手术时间
介入手术需要同时做X光造影,医生长期暴露在X射线下,必须身着重达10多公斤的铅衣,且铅衣不能防护医生的手臂和大脑。厚重的铅衣容易导致医生快速疲劳,不利于保证介入手术的质量;另外,长期的介入手术也使得医生容易出现脊柱病、白内障等职业病,而且患者也可能因伤口暴露时间长而引起感染等风险。因此,提高正常手术效率就显得格外重要。
血管介入机器人的出现让这种境况得以改善,其通常采用主从式控制结构,不同于传统手术操作,术者无需站在手术台旁,而是在手术室外操作“主端”,控制手术台旁的“从端”执行手术,实现器械的推进、回撤和旋转,从而直接避免了辐射等问题。且越大型手术,使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缩短时间越明显。
2. 提升精准度、提升规范化程度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另一优点在于其通过精细化操作,提升手术精准度,克服医生技术和经验差异,缩短新医生学习曲线。
传统血管介入手术精准度及安全性主要依赖医师经验,在操作导丝、导管过程中,会出现抖动、位移、过转等概率;对于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等复杂情况,手术难度更大、耗时更久。此外,血管介入手术有较长的学习曲线,临床医生需要较长的培训周期才能开展相关手术。
而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可将医生的工作转化为机械操作,实现毫米级的操作精度,并利用图像导航精准定位病变,优化器械输送,提高手术精确度,减少误差,避免损伤,并降低术式对医生个人能力的依赖。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为国内血管介入手术注入全新活力,对后续血管介入手术中难以解决的手术辐射伤害大、技术难度高、医生培训周期长、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血管介入机器人或成业界“黑马”
作为手术机器人市场的一大新增长,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全球布局者众多。
2019年,西门子以11亿美元现金收购介入机器人公司Corindus切入这一领域,2020年10月,微创医疗机器人与法国Robocath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生产血管介入机器人R-one。
此外,唯迈医疗、奥朋医疗等国内企业同样在积极布局。2022年3月,奥朋医疗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ALLVAS™成功完成一例通用型机器人辅助全流程冠脉(PCI)手术;2021年10月,唯迈医疗研发的ETcath血管介入机器人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完成首例PCI手术;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通过远程遥控手术机器人“鲁班”,完成了我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
不过,到目前为止,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仍处于发展初期,特别是国内市场竞争格局未定,而且,现有产品较为单一,仅能替代器械推动、支架植入等部分手术操作。在当前格局下,国内外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既是巨大的市场商机也需要极大的创新突破。
血管介入模型专家 助力器械研发测试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尚处于探索时期,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血管介入手术需求,考验着企业的创新能力。
腹部外周血管模型
冠脉血管模型
神经血管模型
宁波创导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专业从事3D打印血管介入手术模型的解决方案,方案基于人体真实CT/MRI数据定制而成,可模拟真实血管成像,支持设备优化测试,更准确获取研发数据,提升研发创新速度和医生采用率,助力降低器械研发成本、节省研发时间,提高创新速度。
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 ,血管模型,外科手术,3D打印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掌握最新动态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JVYSS-ZJUP-FQXAE-AWW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